光華論壇

2022/05/24 不從制度改革入手,大陸糧食供應問題會日益惡化

        近兩年來,受到疫情大流行與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農業產量大幅下滑,再加上油價一直飆漲,導致食品價格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戰爭後,情況是更加的雪上加霜,許多專家警告全球很可能會出現糧荒,而大陸的糧食供應問題也將浮出檯面。
        根據媒體報導,大陸東北部不少地區的農民,不僅受到化肥、燃料成本高漲的打擊,也因為疫情衝擊,無法正常農耕。像作為大陸第二大的玉米種植省份,吉林省這波疫情已延燒超過四十天。由於該地區的產量佔大陸糧食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這說明疫情已對大陸糧食供應造成嚴重的影響。
        除了疫情延燒之外,氣候變化也是直接對農作物造成災損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業部長唐仁健日前就提到,大陸的糧食生產面臨很大困難,最主要是受到去年秋季異常水災的影響。據了解,在二零二一年,大陸的自然災害造成將近三千萬畝農作物受損,光在去年七月河南省的破記錄降雨,就破壞了兩百一十萬畝農田。同時,洪水也延後一千八百多萬畝農田的播種,受影響面積約占大陸冬季小麥總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使一級和二級農作物的數量,今年比往年減少百分之二十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自然災害拜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是因為農作物產量降低,收入銳減,還會降低農民務農的意願,讓相關勞動人口跟著衰退,使糧食供應短缺出現惡性循環。
        針對糧食供應問題,中共已將「糧食安全」列為當務之急,正全力提高玉米、大豆和小麥的進口量。有媒體報導,自俄烏戰爭開打之後,中共向美國購買了一百零八萬噸以上的玉米,是去年五月以來購買的最大宗農產品,而且在玉米和豬肉等部分農產品上的採購,都超過中美貿易協議中所設定採購目標的好幾倍,一方面反應出中共對糧食供應的擔憂;另一方面,因為目前從國外進口玉米、大豆和小麥的數量已創下歷史新高,使大陸的糧食供應越來越依賴向外採購,如果國際政經局勢出現任何變化,大陸的糧食供應將更加的令人憂心。
        基本上,中共將「糧食安全」視之為國家優先事項,是有其道理的,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對大陸農業現況的分析,看出問題的嚴重性。
        從各項公開的數據可知,大陸是世界上許多農產品最大的進口國。例如,大陸每年從世界市場進口的大豆都占世界大豆市場總量的百分之六十。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二零一五年,大陸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進口國,占市場份額百分之十五;第七大食品進口國,占市場份額百分之五;第四大牲畜進口國,占市場份額百分之七。
        農產品巨額進口數量,反應了大陸農業生產的先天不足。我們要知道,大陸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二,可是耕地面積只占世界總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十。有數據顯示,大陸的總耕地面積大約是一點二億公頃,人均為零點零八三公頃,遠低於世界人均水平,世界排名為第一百四十位。更糟糕的是,大陸的水資源只有世界的百分之六,大陸的人均可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這種情形下,中國雖自古即號稱以農立國,但實際上農業生產的條件是很差的。
        先天不足是條件問題,如果有好的對策,問題還是可以得到改善,可是,當前中共所推出的兩個農業發展目標卻是所謂增添禍害的後天失調。這兩個目標一是要以低成本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供應,目的是轉換土地資源,把農用地轉換為工業用地。第二個目標是實現百分之九十五的糧食需求自給自足。但這兩個目標根本是自相矛盾的,不僅會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土地質量退化,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產量提升的空間不斷減少。
        古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在糧食供應逐漸吃緊之際,我們要呼籲中共當局,除了廣為向國外採購之外,也要痛定思痛改革相關農政策,不要再搞花招和宣傳,要正視以往政策給農業發展帶來的限制,包括缺乏土地所有權、有限的土地使用權、缺乏積極性導致產量低,以及農業利潤比其他行業低等各種問題。這表示,不從制度改革入手,糧食供應問題是會越來越惡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