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2/01/11 後疫情大陸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迷思

        COVID-19疫情持續已超過一年,不僅影響大陸各行各業發展,大學生就業市場亦受到嚴重衝擊。據中共國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表示:「2020年全大陸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創歷史新高,疊加疫情衝擊,就業壓力十分突出。7月份,城鎮20至24歲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員(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失業率同比高3.3個百分點。」自進入後疫情階段以來,大陸大學生就業形勢之所以如此嚴峻,以2020年大學畢業生總數較2019年增加了56%,即更可見一斑。從而,2020年已被稱為最難就業季。然而於此同時,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其中引起各界關注的,還包括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下,將「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畫」。然而「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畫,係長程建設工作,能否對緩解就業嚴峻問題立竿見影,則尚待觀察。
        檢視《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涵蓋的層面,包括:(一)農業生產經營;(二)農村第二三級產業發展,提升電子商務進農村效果;(三)鄉村公共服務,推進鄉村教師、衛生健康、文化旅遊體育,以及鄉村規劃建設;(四)鄉村治理;(五)農業農村科技等。以上人才隊伍建設所涵蓋層面,不僅充分對應大學生各類學科背景,試圖藉由廣大的農村,緩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問題;同時,也進行政策規劃配套措施,包括:(一)培養一批在鄉大學生、鄉村治理人才;(二)加強選調生到村任職、履行大學生村官有關職責;(三)鼓勵各地多渠道招錄大學畢業生到村工作;(四)擴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農村基層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計畫招募規模。從大學生就業涵蓋層面與政策規劃配套措施看來,中共顯然意識到後疫情大學生就業問題,已非過去青年人口紅利與經濟成長相互伴隨的形式;相對地,卻出現就業市場緊縮,以及就業方式與形式變化的特殊複雜性。
        2020年7月2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的通知》,讓知識青年利用暑期把文化、科技、衛生帶到鄉下去,以此「三下鄉」幫助他們就業,並推動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固然,該政策規劃配套措施有意在緩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問題,然而隨即卻面臨COVID-19疫情爆發。首先,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用人需求不再旺盛,用人計畫與培訓相對往年也呈現下降,從而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質言之,疫情導致就業崗位的降低和減少,所謂最難就業季,首先就難在就業市場緊縮。其次,後疫情的就業方式與形式也產生變化,過去是企業進校校招和專場招的面對面形式;然而在疫情之下,企業紛紛改採網路招聘形式,讓大學生就業帶來一定難度。同時,疫情導致大學生在就業行業的選擇上出現變化,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需要人與人接觸之產業,如金融、運輸、保險、服務業等,更讓原本想投身於此的應屆生們望而卻步,也導致怯志型失業問題浮現。
        中共向來擅於政策宣傳,即使面臨就業市場緊縮與就業方式形式變化,仍可宣稱「2020年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同比和環比均出現上升。4月至11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逐月攀升,11月份達2.40。」大陸就業形勢數據在網路上之所以層出不窮,事實上卻經常係高校堆高數據、玩數字遊戲的結果。見諸大陸高校定義「已就業」為「簽署第三方就業協議」,從而讓學校運用手段要求絕大部分應屆生簽署第三方協議。然而,所謂第三方協議卻覆蓋了幾乎所有應屆生畢業後會出現的情況,包括:聘用、創業、自由職業、簽署短期勞務合同、開網店甚至遊戲代練,凡是符合這些情況的大學畢業生均會被母校統計為「已就業」。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還會把畢業後選擇海外留學、繼續讀碩博班生,歸類到「已就業」行列中。鑑此,中共面臨最難就業季,若試圖藉農村緩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問題,就必須正視就業市場變化的複雜性,甚至得破除操弄就業形勢數據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