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3/07/04 中共應妥適處理日益嚴重的地方債問題

繼大陸爆發爛尾樓,引發多家銀行倒閉,造成人民買房信心危機的時候,現在又出現地方債的持續惡化,債務超過50多兆人民幣,多個省份已經深陷還款困境,其中又以貴州最為嚴重!貴州省政府公開喊話「已經無力化債」,極有可能成為大陸第一個破產的省份,中共當局應該認真嚴肅以對,拿出具體妥適可行的良方,才能化解排山倒海而來的地方債雪崩災難。
一般而言,大陸地方債的發行,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務,一是2014年後省級政府發行或代市、縣級政府發行的債務,風險又以地方債最大。
而談起地方債,不得不回顧中共在1994年進行分稅制改革後,重新配置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導致地方收入來源減少,但由於地方政府官員升遷與地方GDP成長率相當程度的掛勾,地方政府為追求地方經濟成長,必須增加地方的財政支出。
但是,由於1995年中共通過《預算法》,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製,不列赤字,同時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債;《擔保法》也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不具備擔保資格,對外擔保無效,因而造成地方政府不得直接舉債和對外提供擔保,地方政府的融資管道因此遭到阻斷。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地方政府便想到透過設立融資平台,也就是成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或城建資產公司等方式管道,由地方政府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包裝成一個資產與現金收入都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並透過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和票據等模式進行融資,以支持地方政府的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等領域。
過去大陸因為經濟能持續成長,地方政府透過招商引資,確實有帶動經濟成長的作用,加上房地產有段攀升的榮景日子,使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增加,得以支應貸款的負擔。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中共雖然實施「四萬億」擴大內需的方案,但中央只有投資1.18兆人民幣,地方政府則須負責籌措配套資金2.82兆人民幣。而為了挽救當時經濟,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固然暫時止血,有助經濟穩定,但也使得融資成本下降,埋下大陸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巨大擴張的後遺症,特別是在結束疫情封控之後,大陸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因為數年的經濟停滯而出現危機。
從近期湖北省武漢市財政局在5月下旬發布催債公告,259家欠債單位中有多家國企以及武漢轄下的區財政局,要求償還到期債務總額就超過人民幣1億元;雲南省昆明市也傳出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今年底前到期的債券就有273.1億元,正為支付債務的錢在哪裡傷腦筋!大陸中西部地區的縣區級政府,正加緊拍賣停車場經營權;廣西南寧的高額停車費惹民怨,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與地方財政壓力有關。
尤其,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更在網站發文表示,該研究中心財稅金融研究處先後前往貴陽貴安、遵義等地,進行「化解貴州地方政府債務情況專題調研」,發現債務問題已經成為「重大而又亟需解決的問題」,但受限於「財力水平有限」,化債工作推進「異常艱難」,「僅依靠自身能力已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調研組將向國研中心爭取「智力支持」,為化解貴州地方債務提出可行建議。這個方式等同向國務院總理李強喊話,期望獲得中央支持、提供金援的求救訊號。
由於貴州承認無力解決債務,迅速在大陸社群網站瘋傳,雖然沒多久文章就被刪除,各大平台轉載也陸續下架消失,但是已經有不少網友看過這篇文章,紛紛認為中國大陸目前確實已經深陷地方債泥淖,貴州絕非單一事件;儘管中共官媒新華社引述中共財政部官員,說明當前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中國」財政狀況整體還是「健康、安全」,但是大陸人民多半還是存疑,正如民間流傳的那句順口溜:「寧可出門遇見鬼,不信共黨一張嘴!」特別是從貴州省政府「公開躺平擺爛」,要中央幫忙收爛攤子的事件,就可以清楚看見大陸地方債問題的嚴峻,是不爭的事實。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員曲強最近在《環球時報》投書指出,「化解地方債風險,從短期看,首先應該控制住債務規模,管住新增債務,建立各級債務台賬,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地方債務進行密切跟蹤和評估,完善落實責任機制,並由中央設立一定救助機制,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長期而言,應該堅持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使社會經濟保持相對快的增長,調整政府職能與規模,建立符合當前發展階段的合理考核與約束機制、評估和問責機制,深化政府預算、社保、稅費制度改革,優化稅收與支出等積極作為…」,才能使財政機制更為強化健全。
總而言之,誠如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所言:「地方財政緊張,可能直接影響中共中央為今年制定溫和的5%經濟成長目標;但地方政府沒有財政盈餘,是無法償還所欠債務,許多地方融資平台都會崩潰,面臨信用違約的問題。」言者諄諄,期望中共當局切勿聽之藐藐,應該虛心察納學者專家的雅言建議,迅速端出解決地方債問題的正本清源的政策牛肉,才是化解走出危機,維護人民權益福祉的正道。(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