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9/19 「拒收潮」反映的是家長和學生的無奈
今年高考錄取率,中國大陸多地高校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拒收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過50所本科或職業學校收到新生拒簽錄取通知書的情況,有些學校的簽收率甚至不到六成,這一反常現象已引發各界關注,並在網路上成為熱議焦點。
由於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只有1335萬人,比往年少了不少,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大量學生拒絕報到。各地高校招生與實際報到之間出現明顯的缺口,單單廣東一省,歷史類與理科類專業的缺口就在2萬5000名以上。
根據教育導向分享數據,廣東省2025年本科批次錄取已大致完成,但湛江科技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廣州華立學院等高校,卻有數百甚至數千個空餘名額。
值得注意的是,號稱教育最大省的山東省也出現「拒收潮」,但山東省7月22號所發布的《2025年普通類常規批第二次志願剩餘本科計畫》顯示,多達126所高校在山東招生的本科計畫裡,空出了6050個名額,其中包括多所公辦本科。
到了8月初,一批批錄取通知書「無人簽收」,不得不「集中退回」的視頻和消息,更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傳得沸沸揚揚。以貴州黔東南一所高職院校為例,短時間內就有88封通知書被快遞退回;深圳技術大學有29名新生直接拒收;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有30位學生放棄入學資格;廣州科貿職業學院有16人拒絕簽收,其中有12人連手機都無法聯繫其本人。
一名抖音用戶也在視頻中爆料說,廣東一所民辦高校今年雖然錄取了1477名新生,但這些學生完成報名手續後,大多沒有按時報到。爆料者還指出,歷史、哲學等傳統文科專業,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招生不易,至於理工科專業也不如以往,今年至少出現了15000個招生空缺。該用戶在視頻中感慨說:「如今卻變成學校一個個打電話挽留學生。」
更嚴重的是,新生拒收錄取通知書的現象,並非僅限於普通高校或民辦院校,一些「二一一工程」重點高校同樣受到衝擊。例如上海東華大學近日公告,有42位新生未按時報到,學校已取消他們的入學資格。華東師範大學也有八名新生未完成註冊,北京工商大學更是有高達102名錄取新生,最終選擇放棄學位。
對於今年突如其來的「拒收潮」,各界普遍認為,應該跟大學學費暴漲有關。根據陸媒報導,2025年夏天,大學標誌性的「五千元時代」已徹底結束,而進入「萬元時代」。在這期間,民辦高校的學費漲得特別凶,比如上海興偉學校學費高達一年14萬9000元;上海中僑藝術類本科學費一年4萬3000元;南京傳媒學院播音專業學費一年將近5萬元。
小紅書教育直播主在「智慧育兒」中指出,有數十所高校集體上調學費,整年的學費直飆10萬5000元,本科四年僅學費就高達42萬元,這還未計算住宿與生活費。部分中外合作的專業漲幅更為驚人,去年3萬元的專業,今年漲至4萬5000元,明年可能直飆6萬元。她直言「這哪是上大學?簡直是拼爹拼娘的家底。」
另外,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學用不能合一也是刮起「拒收潮」的重要原因。根據官方數據,僅有約四分之一的大學生能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很多人畢業即失業或是回到家鄉四處流浪擺地攤、送外賣。這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質疑「上大學真的值得嗎?」
各位聽眾朋友,棄學現象固然是教育問題,但也折射出中國大陸經濟的困境,如今畢業即失業,已是常態,高學費又讓一般家庭難以承擔,一些普通高校及民辦院校「質量太爛」,學生根本學不到該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在這種多重壓力下,家長與學生選擇不入學,其實是很無奈的決定,但不知中共當局是否瞭解這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