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8/31 不容黑心食品氾濫,造成人民健康危害

最近一部直播節目,內容取材自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3個部門聯合主辦,在今年3月15日《央視財經頻道》以「共鑄誠信,提振消費」為主題播出,公布「中國大陸十大黑心食物」,而不良廠商如此有損商德的事情,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危害的違規、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展現確保食品安全決心的影片,這個影片在網路傳播後,迅速發酵成了海內外關注的議題,世界各地網友除肯定中共執法相關單位沒有報喜不報憂,勇於揭開包括許多知名企業經營的食品安全問題外,更期望能劍及履及,將不肖惡質的商家繩之以法,讓大陸民眾與世界各地遊客都能安心品嘗來自「中國大陸」的美食料理。
    這項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負責直播,簡稱「315晚會」,除了聚焦食品安全外,尚有公共、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希望能夠喚起民眾的安全警覺意識。由於「民以食為天」,主辦單位聲稱是通過315位記者,冒險以非正規手段採訪拍攝當前「中國大陸十大黑心食物」,從備料、製作到廚餘等過程處置,令人咋舌不為人知的荒腔走板問題,雖然去年已有300多起的食安事件,但從影片中公布的驚悚畫面來看,食安事件肯定超過執法機關公布的百倍、千倍以上。
    這支畫面標示有《央視財經》、《新京報》轉發報導,強調「新聞真實事件,無不良引導」的字幕,時間長度達31分18秒的影片,鉅細靡遺地將「中國十大黑心食物」,商家廚房衛生髒亂,服務員工訓練不足,食材保存不佳,過期不新鮮,利用低質原料,添加化學香料,甚至大膽以「剩菜魔法」進行回收利用,獲取二次銷售暴利外,更可發現他們的經營潛規則,就是「商家只看業績,食安不重要!」換言之,「利字擺中間,道義放兩旁」!只有你會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影片中公布的「中國十大黑心食物」,是以倒敘法呈現,依序為第10名泡水灌藥的「藥水蝦仁」,第9名是讓消費者吃下肚的是未經檢疫的狐貉肉,而非正宗牛、羊的「真假牛羊肉」;第8名則是有大陸國民炸雞美譽的「華萊士竟然出現蟑螂炸雞」,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第7名是川渝火鍋代表的「小龍坎口水火鍋」,製作流程讓人不敢恭維;第6名是「滬上阿姨奶茶」批量操作過期食材,成為最噁心、最髒的奶茶。第5名是被消費者視為垃圾桶資本奇蹟的「夸父炸串」,在食安管理上卻是非常糟糕。第4名是看似高顏質,卻是健康炸彈,常在市場出現的「硼砂豬肉」與「淋巴肉」;第3名為「漿小白夜市豆漿」在衛生上令人怵目驚心,後廚蒼蠅隨處可見,豆漿常是早上泡一桶,今晚、明晚繼續用,有沒有加料只有天知、地知、商家知,但消費者不知。排名第2是有火鍋界頂流一哥的「海底撈」,員工未制止兩名醉漢將黃色尿液射入鍋料中,還將火鍋端上桌給饕客食用,引發「小便門」的食安事件,重創形象,迄今仍盡力挽回。
    至於「中國十大黑心食物」的排名冠軍,就是有《國民午餐》之稱的「楊銘宇黃燜雞米飯」,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顧客食用後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被《新京報》、《大河報》等大陸多家媒體多次踢爆,改善進度卻始終不如人意,因而被評定2025中國大陸十大黑心食物的榜首。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飲食市場,民眾的飲食健康絕對不能被踐踏、被黑心商家給冰封,中共當局應多管齊下,結合政府的強力監管、技術創新、企業自律與民眾參與等積極具體作為,方能徹底有效解決食安的問題。
    首先,在強化監管體系上,儘速修訂《食品安全法》,提高違法的罰款、刑事責任,完善法律法規,俾利執法與明確監管責任外,整合市場監管、農業、衛生等部門的職能,減少多頭管理導致的漏洞,並對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農藥、授藥使用監控等,達到統一監管機制與加強源頭管控,以及中央發揮對地方督察問責的功能,以避免地方政府的「護短」心態,達到為食安把第一關的目標。
    其次,運用大數據、區塊鍊技術建立食品全程追溯系統,實現從農場到餐桌透明化外,隨時對商家進行檢測的技術導入,是維護食安的重點工作。
    第三,企業自律是品牌的保證,商家只要確實貫徹食安規定,秉持「顧客至上、衛生第一、健康為先與利潤公道」的理念經營,定能贏得消費者信任。
    第四則是鼓勵民眾參與,建立舉報獎勵機制,並透過科普教育,提升人民對食安的辨識能力外,政府更應定期公開食品安全抽檢結果和企業違規行為,保障公眾知情權。
    總而言之,「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牽動著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共當局應認真嚴肅以對,期望央視「315」晚會的食安直播議題,有助掃除中國大陸積垢已久的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