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8/29 期望中共徹底掃除電信網路金融犯罪問題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在7月15日高調宣布,今年「中國大陸」上半年的GDP增長率為5.3%,較去年同期高出0.3%的利多信息,但對事實上因受經濟不景氣,人民失業率並沒有明顯減少,荷包已經大幅縮水,經濟早已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屋漏又偏逢連夜雨,在國內或是國外東南亞遭到電信網路詐騙的金融犯罪事件,卻是層出不窮,讓民眾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瞬間化為泡沫!
    要不是「中國大陸」演員王星被誘騙到緬甸邊境事件曝光後,才讓中共驚覺電信網路詐騙金融犯罪事件的猖獗與嚴重,才見掃蕩打擊詐騙集團的積極行動,但許多大陸人民不禁要問,明明已在2022年12月1日實施的《電信網路詐騙及其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為何還是成效不彰,天天還有人民受騙?
    根據中共重要宣傳機構《中央電視臺》近日的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大陸」於7月初與泰國、緬甸,進行第2次部級聯合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會議,就深化警務執法合作達成共識,聯手嚴厲打擊「妙瓦底」等地電信網路犯罪,全面清剿電詐園區,渣捕涉詐人員外,並強調今年上半年已從緬甸地區抓獲並集中遣返5400多位「中國大陸籍」的涉詐人員[。
    此外,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安部也於6月16日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宣傳月活動,希望能提升民眾防騙意識,切實營造全社會反詐氛圍。活動中,公安機關也端出2024年共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29萬4000起抓獲570多人的成績單,但大陸許多民眾似乎不買單,認為中共執法單位的能力與態度不夠積極,甚至還懷疑有官員包庇護航,否則《懲戒辦法》19條都已經頒布實施,按理說應是會收到嚇阻作用,但卻未見電信網路詐騙集團收斂,幾乎天天都有善良的民眾上當受騙。
    習近平對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曾作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聯網等行業監管實體,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防範,推進國際執法合作,堅決遏制此類犯罪多發高發態勢,為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指示,公安機關雖也有開展「斷卡、斷流、拔釘、展鏈」等項活動,以及嚴厲打擊為境外詐騙集團推廣引流、轉帳洗錢、技術開發、組織偷渡等非法服務的涉詐集團的方案端出,但成效明顯不佳,這也正是網友會認為有官員暗中包庇縱容,否則詐騙集團成員怎可能出入自如、網路運用順暢無阻?
    北京知名律師、也是中國大陸全國人大代表閻建國認為關鍵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通信運營商在開卡環節,未能嚴格按規定對用戶身分信息進行核實,導致大量非實名制電話卡流入市場,被詐騙分子用於實施犯罪。
    其次,大陸互聯網企業存在盲區,平臺對註冊用戶身分驗證不夠嚴格,讓虛假帳號得以註冊成功;加上對帳號使用監管不足,故喪失未能及時發現並封禁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的帳號,反形成意外的共犯。
    因此,他建議中共首先要加強通信領域監管,建立健全實名制考核機制。第二是推動技術創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強對用戶身分信息的驗證。第三是加強通信管理部門與公安機關建立快速聯動機制。至於要如何填補互聯網監管盲區,除要建立嚴格用戶註冊的審核機制,並要加強廣告審核管理與審查員的把關能力,尤其是對金融、投資等敏感領域的廣告審核,以及督檢機關必須落實監督職責,並鼓勵民眾對違法進行舉報,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一旦詐騙集團抓獲,依法重懲絕不輕饒。
    的確,當前中國大陸在電信網路詐騙的常見犯罪行為,主要是利用民眾想發財之心,透過互聯網與話術進行投資理財、電子商務傳銷、國家工程傳銷、虛假的慈善網站、網路賭博、非法吸收民眾存款、非法集資、需開增值稅發票與跨國電信詐騙等手段,讓心思單純的民眾不知不覺就上當受騙。
    總而言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詐騙團夥就是利用人民想輕鬆賺大錢的心理,電信網路就成為金融詐騙犯罪的新興工具,中共當局就應參考閻律師的建言,拿出鐵腕魄力徹底掃蕩,否則為德不卒必然會影響「大國崛起」的國際形象,而且更會造成國家金融、社會治安與人民立命的嚴重威脅!既然已公布實施《懲戒辦法》,就應依法究辦,深化司法互助機制,有效執行跨境執法合作打擊犯罪外,更應加強社會教育與防詐騙意識,建立中國大陸民眾增強對電信網路行為詐騙的辨識力,確實提升識騙、防詐騙的警覺性,只要中共有心,又能用心,相信今後中國大陸與海外僑民就可放心,無須再為電信網路詐騙煩惱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