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6/23 全民抓間諜?從中共的國安敘事看內政焦慮
有沒有發現,最近中國大陸國安部突然高調起來,公開說「間諜就在你我身邊」,還列出一長串清單,什麼不調查的偵探、不研究的學者、不走心的戀人、不營業的商人等……總之只要你身邊有誰長得太正常、話講得太標準,搞不好就「有問題」。
乍看之下,好像是中共為了國安才不得不這樣做。但我們如果多想一層,會發現這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高明的情報行動,而是一種典型的「轉移焦點式治理」手法。當社會內部問題燒得一團亂,政府與其解決問題,倒不如讓大家怕來怕去、互相猜疑,這樣就沒空管經濟了。
當社會失控時,政權就想控制人心,這篇《揭露間諜的N副面孔》文章,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敘事。回顧一下歷史,毛澤東時代有過類似的事,人人都是特務,誰都可能是反革命者;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身邊。這樣的社會氛圍可以維持多久?看文化大革命就知道。但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社會更複雜,資訊流通更快,人民受教育程度也更高。中共明知道自己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全面壓制所有資訊,但又沒其他辦法解決內部問題,只好回頭使用「老配方」。而這「全民防諜」的操作,就是要讓人變得緊張、恐懼。只要大家每天忙著懷疑別人,就不會去懷疑政府。這是典型的「統治技術」,但問題在於,這一招用久了,會內傷。
焦慮政權下的真實現實就是中國大陸社會面臨經濟下行、青年失業、內部鬥爭等大問題,以為中共真的怕間諜?不,因為中共的統治合法性來自於「績效」而不是民選政府,因此它最怕的是經濟崩了、人民不買單了,2024年到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數據持續低迷,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一個職缺搶上百人」的場景。房地產泡沫還沒解,資金持續外逃,中小企業倒閉潮一波接一波。你說這樣的經濟,老百姓怎麼會沒怨氣?而這些怨氣,中共又不敢讓它自然發洩出來。因為一旦開了口子,很可能引爆全國性的社會不安。所以,他們就得找個「替罪羊」。而間諜,就是那個剛好又方便的靶子。此外,黨內權鬥也在升級。習近平在二十大後全面清洗異己,很多自己提拔的「習家軍」也被自己拉下臺,這種現象在體制內被形容為「內鬥升級、信任崩盤」。一個政權如果連內部都不穩,當然更會對外部充滿不信任,間諜敘事就更容易被用來鞏固統治。
但,封鎖外部相當於封鎖未來,從懷疑外人到懷疑自己人這種間諜敘事還有一個很可怕的副作用,就是會慢慢從「防外」變成「防內」。起初是怕外國人、怕回國的留學生,接著是怕異議人士、怕搞NGO的、怕接觸境外媒體的記者,最後變成「誰跟外界接觸多,誰就有問題」。這樣的社會氛圍不是保護國家安全,而是破壞社會信任。長期來看,不只對外封閉,還會對內癱瘓。比如,你能想像一個學生在大學裡,不敢跟外籍教授講話、不敢參加國際研討會、不敢接觸外文書籍嗎?這不是在培養人才,是在養「井底之蛙」。
最諷刺的是,中共對外一直講「中國和平崛起」、「人類命運共同體」,但對內卻營造一種「萬國皆敵」的氛圍,這兩種敘事根本無法並存。你不能一方面說要推動全球合作,一方面又告訴人民「只要跟外國人接觸就有可能被策反」。這樣的政策矛盾,到頭來會讓中國更被國際社會孤立。而當人民開始真的相信「外面的人都想害我們」,那就代表宣傳已經成功,但也意味著中國大陸會越來越像個封閉孤島,不只是物理隔離,更是思想封閉。
顯而易見的,中共這波「全民反間諜」到底保的是誰的安全?答案很簡單,不是你我,不是社會穩定,不是國家未來,而是中共自己的統治正當性。一個健康的國家,是靠制度保障安全,不是靠人民互相舉報來「維穩」。當你需要動員全社會來監視自己人時,代表你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
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是間諜,也不是每個中國大陸人民都該活在懷疑裡,我們該問的,不是「誰是間諜」,而是「誰讓我們活在這樣的恐懼中?」中共的間諜敘事,是它內部病灶的反射。當一個政權不再有能力說服人,就會開始威脅人;當一個體制失去經濟成長與改革的動能,就只能靠製造仇恨來凝聚民意。這樣的中共,距離世界越來越遠,也距離自己的人民越來越遠。
而面對這樣的情勢,臺灣與世界更應堅守自由、法治與人權的底線,因為活在恐懼裡的中國大陸人民,他們不是敵人,而是被困在敘事裡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