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4/16 「房票」的推廣將引發重大社會危機

 今年起,中共又在多個省市大力推行「房票安置」政策,將之視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拆遷安置的項重要工具,甚至宣稱,房票不僅能夠定向去化庫存,刺激樓市復甦,並且還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然而,這個政策立馬引發廣泛爭議,有專家公開指出,房票安置似乎只是官方的一廂情願,並不能夠解決房地產市場供需失衡、民眾信心不足以及消費者意願低迷等深層結構性問題,若強力推廣勢將造成社會衝突。
    所謂的「房票安置」是指,徵收人將計劃安置的房屋轉化為貨幣票券,以房票的形式出具給被徵收人,由被徵收人自行向參與房票安置工作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購買商品房,並直接用房票結算的一種安置方式。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講,「房票」就是指在城市拆遷過程中,不再直接發放現金補償,而是向拆遷戶提供一種購房憑證。
其實,早在2022年,至少包含河南鄭州、江蘇宜興、浙江溫州等30個城市,已探索實施過「房票」安置政策,如今只是加大實施的力度。例如3月11日,南京就公布相關政策,宣稱房票政策有新的變化,將允許跨區購房,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都納入使用範圍,而且不但可以用於住宅,還能在非住宅項目使用。同1天,河南洛陽也發布類似實施方案。再加上依現有統計,全大陸已有超過90個城市投入採行房票政策,可見,該政策確實已是當前中共的一項重點工作。
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城市熱衷於房票,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房地產的持續下行,除了嚴重拖累中國大陸的經濟,加劇通貨膨脹的壓力,還導致地方財政快速惡化,地方債務快速高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共當局被迫把政策重心放在「穩樓市」,推出所謂「三大工程」,通過進一步擴大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的規模,以期達到增加土地出讓收入,盤活財政的目的。但是,原本就已經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根本無力支撐改造工程,所以才會把主意打在「房票」上。
    中共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主任黃徵學在接受《中房報》採訪時就表示,房票在地方財政吃緊、房價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推出,目的是希望能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穩定房地產市場。廣東城規院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曾表示,對政府方面,房票可以節省安置臨遷費,減輕財政資金壓力;而對於開發商方面,房票會釋放出巨大的購房需求,帶動新房的庫存去化。這在在說明,房票顯然已經成為中共心中的「救命寶物」。
    對於中共所推出的這項政策,大陸一般民眾似乎並不買單,有網民毫不留情的批評說,「說了那麼多優點,感覺沒一條是對老百姓有利的。看來看去,只是有利政府、有力拆遷商、有利開發商。老百姓騰了房子地,離開了幾十年生活的環境,還要去另外的地方再幫開發商解決庫存房,確實是一舉多得,但誰為老百姓著想呢?這樣看起來,出這個政策的人肯定不需要房票買房。」
    也有網民剖析說:「現在是房地產因為徹底黃掉了,政府從土地上拿不到錢了,所以最近中央政府才會準備拿錢出來做城中村改造,幫忙消化庫存,但是由於籌錢不易,只好用房票這種方式來解決現在拆遷和後續的問題。」
    網民們的質疑是有相當道理的,因為他們已點出了房票政策難以為民眾接受的關鍵因素,如果中共硬要推行,將會引爆民眾抗拒的怒火。對於這一點,可以隨手舉兩個例子,去年11月26日鄭州惠濟區弓寨村村民聚集,抗議拆遷補償以房票代現金,要求現金補償。今年3月19日,濟南歷城區環鄉店村村民也集會反對當地政府的「房票政策」。反對的理由都是房票補償金額遠低於市場價,且安置房質量低劣,存在爛尾樓風險。由這些例子足以看出,房票政策正在激化民眾和政府間的矛盾。
    各位聽眾朋友,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房票的推出是中共當局在房地產下行、財政吃緊和庫存積壓等三重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它既是去庫存的「曲線救市」,也是財政自救的「權宜之計」,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也從來不曾顧及到人民的權益。因此,隨著房票的大力推廣,必將引發意想不到的社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