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4/11 中國大陸社會問題的連鎖反應:經濟、青年、人口的困境與挑戰
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從經濟下行到青年失業,從生育率暴跌到人口高齡化,這些問題息息相關,形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結構性問題。或許,十年前我們還相信「中國模式」能夠無限延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帶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穩定向前,但如今的現實卻顯示,這個龐大的社會正面臨結構性危機,而政府的應對手段也似乎越來越無力。
曾經,中國大陸以「世界工廠」的姿態崛起,依靠人口紅利、製造業和出口貿易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全球化下最大的獲利者之一。然而,這樣的紅利正在消失。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外資撤離,甚至連中國大陸企業都選擇「出走」,到東南亞或墨西哥投資,中國大陸的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再加上內部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債務高築,這些問題疊加起來,讓整個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失速」狀態。
過去,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仰賴房地產,而這個市場如今已經成為燙手山芋。恆大、碧桂園等巨頭暴雷,爛尾樓成為普遍現象,消費者對房市失去信心,進一步打擊了內需。企業不願投資,人民不願消費,經濟缺乏增長動能,政府想刺激內需,但人民的錢包並不配合。在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大家都選擇「存錢過冬」,這讓政府「擴大內需」的計畫變得格外困難。
經濟衰退最直接的受害者,往往是年輕人。中國大陸的青年失業率已經高得驚人,以至於官方選擇「不公布」這項數據,但社會上的氛圍已經說明了一切。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不管是985、211還是普通本科,找工作的難度都越來越高。因此中國大陸國內開始有人戲稱,如今最熱門的職業是「全職兒女」,因為工作難找,只能待在家裡依靠父母。
但這並不只是簡單的供需問題。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迅速擴張,然而產業升級卻未能跟上,也因為現今美中貿易戰與對中國大陸的高科技封鎖,讓中國大陸的產業升級越發困難,導致許多畢業生的技能與市場需求嚴重錯配。許多企業寧願花錢請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也不願意聘請一個剛畢業的碩士生。年輕人進不了職場,導致整個社會活力下降,進一步影響消費市場。當一代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整個國家怎麼可能不受到影響?
在找不到工作的前提下,年輕人選擇躺平,在中國大陸依然盛行的嫁妝、彩禮等習俗下也不願意結婚,更別提生小孩了。中國大陸的結婚率與生育率雙雙創下新低,官方即便推出各種生育補貼、政策優惠,也難以扭轉這個趨勢。過去中國大陸社會的傳統價值觀認為結婚生子是人生必經之路,但在高壓的社會環境與沉重的經濟負擔下,許多年輕人已經改變了觀念——「結婚不是必要的,生小孩更是不可能的。」
買不起房、薪水低、壓力大,甚至連「二胎政策」都已經放寬到「三胎」,但年輕人卻依然不願意生育。這不是政策問題,而是現實問題。對於許多都市年輕人來說,一個小孩的養育成本遠遠超過他們的收入,光是補習、醫療、教育就已經足夠讓普通家庭喘不過氣。如果政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環境與社會結構,那麼再多的鼓勵政策,也只是空談。
與生育率下滑同時發生的,還有人口高齡化的加劇,雖然這是每個已開發國家共同面對的課題,但中國大陸曾經享受過「人口紅利」,是依靠「人口紅利」因而快速崛起,但如今這個紅利已經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口負擔」,這對中國大陸將會產生更為巨大的影響。現在,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2億,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這代表著,未來會有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去養活越來越多的老人。
社會保障系統的壓力越來越大,退休金問題也成為棘手的難題。中國大陸的社保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現收現付制」,也就是說,現在年輕人繳納的社保,是用來支付當前老人的退休金。但隨著勞動人口減少,這筆帳根本不可能永遠維持。長遠來看,中國大陸政府只能提高稅收或是削減福利政策,但這些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不滿。因此中國大陸短期的解決方案,就是延長退休年齡,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9月13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延後到63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50歲、幹部55歲,分別延後到55歲、58歲。然而,這只能減緩勞動力缺失的速度,社會保障系統的壓力終究還是會愈大。
面對這一連串的社會問題,中國大陸政府的反應顯得相當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透過政策刺激經濟,吸引外資、提振內需,另一方面卻仍然堅持高壓的監管與政治環境,讓外資對於投資中國大陸充滿疑慮,使得資本市場與企業信心低迷。此外,青年失業與生育率下滑,已經不是單靠短期政策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社會結構的調整。
中國大陸大陸能否找到出路,取決於政府是否願意真正改革。如果中國大陸持續走向封閉,強調國家控制而非市場機制,那麼這些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反之,若能真正推動市場經濟,減少對於國內社會的監控,那麼或許還有機會改變這個困局。因為想要成功產業轉型與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莫過於「創意」,但在中國大陸的嚴密的社會監控下,許多創意與想法都會被扼殺在搖籃中,因此中共政府若持續高度監管,對於發展產業創新只會有弊無利。
我們從目前的跡象來看,中國大陸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經濟的疲軟、社會的不滿、人口的結構性變化,這些問題不會輕易消失。中國大陸曾經創造過奇蹟,但現在,他們能否再次找到新的模式,讓這個龐大的國家不至於陷入停滯?這或許是未來幾十年內,全球都在關注的最大議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