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12/14 評論中共限制國人、公務員出國

眾所周知,人民擁有居住遷徙之自由是大多數民主國家保障國民的基本權利,但是在中共的統治之下,這最基本的人民權利看起來卻是遙不可及。在中國,不僅是戶籍無法自由遷移,甚至連出國旅遊、探親都是困難重重。中共當局長期以來對公民因私出國進行管控,如今管控範圍進一步擴大。《金融時報》在今年10月6日報導說,對十幾位中國公務員的採訪和來自六個城市教育局的通知顯示,中共當局對國際旅行的限制從去年開始大幅擴大,包括禁止出國旅行、對旅行頻率和時間有更嚴格的限制、繁瑣的批准過程,以及出發前的保密培訓等,涉及學校、大學、地方政府和國有集團的普通員工,甚至連國營企業退休人員與退休教師,都無法出國,被要求上交護照。

 

在習近平的高壓統治之下,我相信之後類似的事情一定是會陸續發生。而這些案例的本質都是與鞏固共產黨永遠執政、鞏固習近平掌權有關。

自從習近平上臺之後,明確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這不僅意味著要加強黨內的紀律規矩,更強調了黨的絕對領導地位。透過一系列的黨內法規和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確保了黨對於各級政府、軍隊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絕對領導。這種領導的加強,從根本上是對權力的一種集中表現,旨在確保黨的中央集權和統一領導,避免權力分散帶來的不穩定因素。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近期中共內部進行了一次大清洗,根據中共官方最新通報,2023年有61萬名中共官員被處分,上至省部級官員,下到農村和企業的人員,包括前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前外交部長秦剛的突然消失、解放軍的大換血,讓陸軍出生的軍官擔任火箭軍等專業軍種的軍官等。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腐,其大面積清洗官員,實質上是內部權力鬥爭中的一場相互殘殺,也是習近平為了掌權的重要作為。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顯現出了習近平與共產黨對自己的不自信,對黨內的清洗、無差別地收繳公務員護照都說明共產黨就是不自信,對體制內的人都不放心,使得全民產生蝴蝶效應和寒蟬效應,從而搞警察治國,把國家變成一個大監獄,如果中國國民只能接收中共給予的資訊,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無法接收外在知識,成為「井底之蛙」,自然無法了解中共的所作所為,進而大幅減少反抗聲音,以維護中共政權。習近平在十九大中,將「四個自信」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然而習近平知道中共的制度不好,對自己的制度沒有自信,因此限制人民出國,在中國周圍建立「高牆」,防止體制內的所有人外逃,這還有一點自信嗎?如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麼好、這麼優越,怎麼美國,歐洲人不跑到中國來呢?一個國家好與不好,讓老百姓自己去選,自由地選擇。像是在臺灣,可以組織政黨、組織利益團體去批評反對政府作為,政府了解自己的短處、了解自己的不足才可以改進,才可以與國家一同進步;然而中共的封閉作為,無法聽取不同聲音與外在意見,陷入社會學常說的「小團體思維」,最終將會導致國家衰敗,自食惡果。

 

中共強迫公務員上繳護照也顯現出中國是沒有任何法治的國家,中國並沒有任何法律允許收取人民護照,限制普通百姓出國。在民主國家法律是為了保障人民,限制政府的作為,法治建設的一個核心目標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但很明顯的,中國的司法是為中共服務的,中國的司法是為了鞏固中共政權而存在的,中共就是把司法濫用,是一種純粹的暴力,不帶有任何正當性。在民主國家,政權與司法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來源自民選、人民的自由意志,但在受儒家教育的中華文化中,孔子提到說要安分守己,因此中國認為秩序的反面是混亂而不是自由,秩序是政治的核心價值,所以中共才認為績效才是政府的合法性。但在中國經濟衰退、人民失業率高、薪水低、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下,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來源-績效已經逐漸衰弱,習近平也認知到,所以才加強社會管控以維護中共政權。

 

總而言之,習近平在強調黨的領導和法治建設的同時,一意孤行實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又對自己的國家政策充滿「不自信」,因此用各種政策和措施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以及其他基本人權的限制加以強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法治的根本精神相背離。從這個角度來看,習近平時代的法治建設與黨建更多地服務於黨的長期統治和社會控制,而非推進一個開放、民主、保障人權的法治社會。而在這種高壓統治之下,勢必會對人民、對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負面影響加深,因為「績效」不足,中共會更加想要維護政權合法性與正當性而加強管控,形成惡性循環,最終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