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4/12/06 評論賴清德出訪的背後意義
今年11月30日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第一次出訪友邦,這不僅僅是一次外交行程,更是一場展現臺灣民主價值的重要之旅。,他帶著「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的主題,拜訪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和帛琉,並過境美國的夏威夷與關島。這趟旅程看似平凡,卻蘊含了臺灣對民主聯盟承諾的深厚意涵,也是在國際舞臺上亮明自己「民主燈塔」身份的重要一步。
賴清德一直強調,臺灣是全球民主陣營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這些太平洋島國的友邦,長期以來也是支持臺灣的重要夥伴。這次出訪,不只是維繫雙邊關係,更是要深化與這些友邦在經濟、科技、環境等各方面的合作。賴清德特別帶去了「智慧永續」的概念,像是智慧農業、再生能源以及數位基礎建設,這些實質的合作項目,不僅展現出臺灣的技術能力,也讓友邦與世界民主同盟感受到臺灣在面對全球挑戰時的責任感和貢獻。
這次從他的行程設計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友邦的實際需求,這也回應了他之前提到的臺灣國家發展的四大支柱:和平穩定的現狀、民主韌性的經濟、強化國防安全,以及國際合作夥伴的建立。這些理念不僅為臺灣提供了內部穩定的基礎,更讓臺灣能以一個積極參與者的姿態,站在國際社會中。
回顧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他提到,臺灣要成為全球民主的核心夥伴;而在國慶演說裡,他則更進一步強調臺灣的「和平穩定」角色。這些理念不是喊喊口號而已,而是有實際的行動來落實。這次的出訪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選擇在太平洋地區加強民主同盟的合作,一方面鞏固臺灣的國際空間,另一方面也在區域中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這對臺灣來說,既是外交,也是戰略。
除了與友邦的互動,他選擇過境夏威夷和關島,也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這些地點都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節點,佔據第二、第三島鏈重要的戰略位置,這次賴清德出訪的安排,無疑是在深化臺美的安全合作,同時展現出臺灣作為印太區域穩定力量的角色。這種「民主價值」的聯結,不只是政治上的盟友關係,更像是一種命運共同體的實踐。
而且面對中共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擴張,臺灣與友邦的這種合作模式顯得更加可貴。臺灣提供的是平等的夥伴關係與非壓迫性的支持,這種模式展現了民主的力量,也讓友邦國家更願意與臺灣站在一起。
賴清德這次出訪,可以說是一場有計畫、有意義的外交行動。他不僅帶去了臺灣的實力,還帶去了臺灣對民主的堅定承諾。臺灣在國際上雖然面臨著種種挑戰,但正是透過這樣的行動,讓世界看見臺灣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雖然因為中共的打壓與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臺灣的邦交國一直不多,但最近幾年臺灣與世界民主國家的關係和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卻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可以說民主同盟的價值就在於此——它不只是利益的結合,更是一種信念的聯結。
這趟旅程背後的意義其實很簡單,賴清德就是告訴全世界:臺灣與民主同盟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臺灣不僅會捍衛自己的民主,也會成為其他國家民主路上的支持者。這樣的信念,讓臺灣在國際舞臺上更加亮眼,也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