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8/09 中亞論壇凸顯中共對周邊安全的疑慮
中亞論壇凸顯中共對周邊安全的焦慮感
中國大陸與中亞5國的年度「中亞峰會」於6月中旬在哈薩克阿斯塔納舉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專程出席,並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5國領袖共同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期望建立「中國大陸-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推動雙方合作制度化,進而打造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隨著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大國博奕日益激烈,北京逐漸重視周邊安全及對外關係,一方面形塑符合自己想像的國際形象與地位,另一方面則提高應對美國聯合民主國家的圍堵策略。
習近平上任後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各國合作,也透過自己創設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強化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希望打造足以與美國抗衡的全球舞臺。
習近平在中亞峰會表示,希望與中亞5國共同探索「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精神,堅定支持彼此維護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不做任何損害彼此核心利益的事」。更重要的是,鑑於西亞部分團體對新疆獨立運動的支持,中共希望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將中亞及鄰近地區納入中國的經濟影響範圍,並藉此機制消減對其西部邊境安全和穩定的威脅。
不可否認,中亞地區的戰略位置對中國大陸的周邊安全及經濟發展極為重要,尤其是能源供給網路更是關鍵。從地緣政治版圖來看,中亞地處歐亞大陸交接處,過往素有「誰掌握歐亞大陸、誰就擁有世界」之陸權論。其次,中亞、裏海地區及附近中東地區的石油天然氣更是攸關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命脈。這些國家自脫離蘇聯而獨立後,就希望能學習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模式,兩者可說是一拍即合。
習近平7月初在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表文章,強調團結奮鬥,並稱在面對圍堵、遏制及打壓時,要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這番話應可代表他對當前國際情勢的基本看法,也被各國認為有針對美國及民主聯盟的意味。
中國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提到,「中美博奕是中國大陸周邊安全環境的主要特徵,日本、俄羅斯、印度及東盟等都持續進行戰略調整,進而引起地區權力的重新分化組合,使得中國大陸周邊安全環境更趨複雜多變」。很顯然,他應該也意識到,中國大陸近年的擴張行徑已引起周邊國家的高度警戒,更是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的根源,才會將民主聯盟視為中國大陸周邊安全環境的威脅。
對此,北京就開展與鄰國的互動與合作,像是俄羅斯及中亞5國等,希望能藉著穩定與陸地鄰國的雙邊關係,減輕來自東邊的威脅。然而,此等如意算盤不見得全如中共之意。根據美國《紐約時報》6月初披露的機密文件,俄國聯邦安全局轄下的一個機密情報部門將中國大陸視為「敵人」,指稱在俄羅斯的中國情報活動日增,因此「警告中國對俄羅斯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6個西方情報組織已經評估且認定該文件的真實性,特別是中國大陸希望藉由俄烏戰爭瞭解西方國家的作戰模式,也為兩國領土爭議預作準備。因此,該情報部門提醒俄國政府應謹慎因應中國大陸對俄國的間諜活動。
兩相對照,習近平與普亭互稱的「中俄友誼無上限」豈不淪為國際社會的最大諷刺,戳破兩人表裡不一、各懷鬼胎的真面目!民主國家之間當然會因為各自國家利益差異而起爭執,卻從未聽聞將彼此當成潛在敵人。特朗普上任後雖打破或重寫美國對外行為,但也不會將歐盟、日本或澳洲等民主國家當成假想敵。
從中國大陸近年來密切關注全球及區域安全事務、也積極大力推進睦鄰外交的角度來看,中共領導人其實對周邊安全有高度焦慮感,進而對內部穩定產生提高更大管控力度的迫切性。若說這些都是中共近年的各項錯誤政策所導致的結果,並不為過!
習近平多次向訪賓提到,國際社會不應重返叢林法則,但中共對外擴張企圖卻暴露言行不一的矛盾心態。中共解放軍近年多次藉演訓為由,頻頻向日本與菲律賓挑釁、甚至逼近兩國領海,嚴重破壞區域安全和平。
中國大陸5月發佈《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的國安白皮書,闡述北京的「國家安全戰略」,其中意涵其實就凸顯了中共對政治安全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他們對內部政治局勢穩定的嚴重焦慮,更暴露自身此時陷入「統治合法性危機」,以及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擔憂。
中共深知,大多數國家並不認同或接受其政治制度,也對其極具野心的對外行為倍感壓力,因此才會在與中國大陸進行經貿合作之際,回頭尋求美國的安全支持。這些問題並非由中共反覆宣稱所謂的「反華勢力」挑起,而是根源於其專政體制。
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對中國大陸有領土野心,國際社會也期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同時展現負責任的態度,就看中共領導人是否願意與各國共同解決問題或選擇背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