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7/17 新國安白皮書暴露中共的焦慮感

中國大陸國務院5月12日公布《新時代的中國(大陸)國家安全》白皮書,表明其核心利益包括有國家政權、主權、兩岸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等。
  整部白皮書內文共有六個章節,先提到這是習近平領導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所編寫的最新國安報告,依照其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分別列出「(1)中國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2)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新時代國家安全指引方向;(3)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堅實支撐;(4)在發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謀發展;(5)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及(6)在深化改革中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該份白皮書一出爐,就引起中國大陸及國際社會的關注,並有不同評論與看法。一般而言,大陸學者專家普遍表示,這是習近平希望能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時,利用其非典型外交政策的弱點,為中國大陸爭取更有的發展機遇。反之,各國觀察家則點出習近平的真實想法,認為這份白皮書揭露了中共最高領導人亟欲維護中共政權的內心世界,因此欲藉著分化民主國家來達到他擴張勢力範圍的真正想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就說,「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傳統安全觀的最大區別,在於不僅重視政治、軍事、國土等傳統安全,而且重視經濟、科技、生態等非傳統安全,體現新時代中國對於國家安全形勢的全面把握和國家安全工作的與時俱進」。
  其次,關於白皮書提到「推動開放和安全相互促進、協同提升。處理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關係,處理好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係,不斷增強在對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王鴻剛就認為,「開放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方式,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在開放當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持續健全開放條件下防禦外部風險的制度體系,促進開放和安全協同共進」。
  很顯然,白皮書反覆強調,中共希望能持續開放以吸引更多外資,也能加強大陸與國際社會的連結與互動。然而,這些交流往來都不能危害中共認定的國家安全範疇。更重要的是,中共向來以政權穩定高於國家安全的原則處理國安問題,往往將外部對中國大陸社會的影響視為不利於政權穩定的危險因子,不僅與報告書所宣示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馳,更是與國際社會脫節的關鍵。
 
整部國安白皮書的重中之重其實就是兩岸問題,中共意識到兩岸關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臺海問題,更是涉及到國際社會及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國不僅密切關注中共對臺的各種脅迫行徑,更擔憂共軍近年來圍臺演訓對破壞臺海現狀及區域安全的嚴重威脅。
  中華民國國防部轄下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所長洪子傑即表示,這份白皮書仍維持這些年的對臺基調,並未有實質性新論點,雖然以和平口吻包裝對臺路線,不過仍難掩飾其武力恫嚇的本質,甚至還指控外部勢力干涉兩岸關係。
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對抗僵局的癥結,就在於中共從未正面承認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更荒謬地迴避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澎金馬地區的合法地位,反而將臺海問題歸咎於臺灣的挑釁。試問,一個無時無刻不把併吞對方當成首要政治目標的專制政權,豈能獲得對方的善意回應?沒有對等尊嚴,何來真正互惠互利的接觸往來?臺海和平又怎可能獲得保障?
  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鍾志東就說,「該白皮書體現中共對政治安全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他們對內部政治局勢穩定的嚴重焦慮」。當中共對政權安全的焦慮感日益增高時,也會導致北京領導人誤判臺海關係走向,進而以更嚴厲手段防範他們無法掌控的內外情勢變化,最後卻導致中國大陸的對外關係及臺海現狀倒退,實為不智。
若中共有心改善自身的國際形象,就該思考如何學習以符合國際社會規範的言行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並承認且接受兩岸對等尊嚴的交往原則,也才能與大國地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