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6/17 從中國社會科學院事件,發現中共正在吞噬理性的聲音
有時候,真正讓人心驚的,不是極權本身,而是當理性說話的人一個個被拔掉話筒,整個國家彷彿陷入一場集體沉默。
2025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把它底下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給砍了,只因為一位特約研究員賀濱,在微信朋友圈寫了一段話,酸了一下中國大陸對美國關稅反制的手法。那句話是這樣的:「你敢打你老婆,我就打我老婆。」這句話其實一點都不難懂。他的意思是,美國對中國大陸加關稅,但中共當局卻選擇「以牙還牙」,對進口商品加碼反擊。問題是這些加稅的苦果,最終還不是中國大陸自己的企業、消費者在吞?結果你不是反擊美國,是打自己人啊!
這樣一個有點嘲諷、但其實蠻中肯的比喻,就讓整個研究中心被連根拔起,跟賀濱有關的合作也全部終止。這件事,乍看好像只是一場小型封殺,但背後其實藏著中國大陸現在最危險、最讓人擔心的現象:對不合意見的極度不寬容、對體制內理性聲音的自我絞殺。
中國大陸經濟近年來的下行壓力已經不是新聞了。房地產失靈、地方債壓頂、青年失業高漲、消費信心不足等等,這些問題早就擺在檯面上。但令人錯愕的是,面對這樣的困局,本來應該要各路學者集思廣益,想出解決方法,但在中國大陸大陸,能夠在體制內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而一旦有人站出來講幾句實話,就會遭遇整肅或封口。
你可能還記得,去年中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也是因為在微信群組裡說了句「中國大陸的醫療改革問題很多」而被處分。現在賀濱也一樣。這些人都不是什麼顛覆分子,他們是長期待在體制內的專家學者,他們有的是教授、有的是高級研究員,他們的話語本該成為國家政策的參考依據,但現在,他們成了「風險」。
這代表什麼?代表連體制內都不再容得下批判與反省。言論的邊界不斷收縮,最終只剩下自我審查、自我讚美、自我催眠。政策失誤不能講,數據不好看不能說,學者的職責變成「配合輿論」而不是「說出問題」。這就好像一艘漏水的船,船員發現船底破了一個洞,結果船長不是感謝提醒、趕緊修補,而是把喊破洞的人踢下海。那請問,船會更安全嗎?當然不會。但船長的面子,是保住了。
再來談談賀濱這句話的核心:中國大陸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其實就是在懲罰自己。這不是在唱衰中國大陸,也不是在幫美國說話,而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常識:貿易戰裡的「互相加稅」,最終其實是雙輸,甚至會讓自己的企業和消費者先受傷。
當中國大陸對美國商品加關稅,美國企業的確可能會因為價格變高而失去中國大陸市場,但同時,中國大陸國內的進口商就要付出更多成本、一般民眾買到的商品價格也會變高。結果就是,「以牙還牙」的背後,其實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賀濱的比喻,就是把這件事講白了。但中國大陸政府不要你講白,只要你配合演戲。這種邏輯,其實就是在把「愛國」變成「盲從」,把「維權」變成「自殘」,讓整個國家陷入一種反智的氣氛裡。你不可以質疑權力,不可以挑戰政策,就算那政策會讓自己人流血,也得硬撐,還要說「這是戰略上的勝利」。
但經濟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是靠創新、靠活力、靠制度支撐。而一個沒有多元聲音的社會,是不可能產生真正有活力的經濟的。看看現在的中國大陸大陸,大量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惘,「躺平」已經變成一種生存哲學。「內卷」成為壓力的代名詞,「拼命工作」卻換不到「穩定未來」,這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種社會心理的崩潰。而學術界也一樣,本來應該是思想最自由、最敢說話的一群人,現在只能「保持沈默」或「附和主旋律」,那還能產出什麼有深度的研究?又怎麼幫助政府做出更好的決策?當國家機器的目標是「消滅異議」,那最終被消滅的,不只是不同的聲音,而是整個體制裡的創造力、反省力與修正能力。
或許中共會說:「為了維護穩定,我們不能讓錯誤言論擾亂社會。」但一個真正穩定的國家,不是靠封鎖來維持秩序,而是靠制度、靠透明、靠讓人民相信「這個系統會聽我們說話」。反過來,如果所有不同意見都被當成「敵人」,那麼人民最後只會學會裝傻、說場面話、做虛假報告,整個體制變成一個只看漂亮數字、不問真問題的幻象王國。而這樣的幻象王國,早晚會迎來現實的反撲。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事件說到底,不只是打壓一個學者的個人言論,也不只是撤銷一個研究中心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一個更深的問題:中共的體制,正在吞噬自己的理性。當理性不再被允許,當批評被定義為背叛,當說出真相反而是最大的錯,那個社會,注定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們可以不支持賀濱的全部觀點,也可以不同意他提出的政策建議,但我們必須捍衛他講話的空間。因為只有當社會允許各種聲音存在,政策才有修正的可能,錯誤才有改進的機會,人民才有希望相信這個國家還有明天。這個事件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出一個更大的結構性問題:中共正越來越不願意聽見自己的良心。而這樣的社會,表面看似穩定,內部其實早已滿是裂縫。當一個國家把「誠實的人」當成敵人,那它離危機也就不遠了。
真正強大國家不只是軍事、經濟強大,也必須能真正發揮它的聰明才智,而不是用審查、恐懼與沉默來治理。不是無人質疑,而是有能力承受質疑,並從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