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10/06 歐陸峰會難扭轉中國大陸形象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7月24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慶祝建交50週年。在美國總統川普拋出關稅戰之後,歐洲與中國大陸能否達成協議來應對高關稅時代當然倍受矚目,不過恐怕仍有許多難關需要克服。
 
習近平指出,「中」歐關係站在一個關鍵歷史節點,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領導人應再次展現遠見和擔當,做出符合人民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戰略抉擇,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很明顯,習近平這番話就是針對川普,且有意藉著深化與歐盟的經貿關係以共同對抗關稅戰。北京環球時報社論就明白點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民族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當下,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合作,24日的北京峰會讓世界再次看到中歐之間的『公約數』,期待歐方以務實成果對沖『政治化』『去風險』的雜音,續寫中歐關係下一個50年精彩篇章」。
 
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表示,此次峰會是與北京進行「坦誠、有建設性討論」的機會,我們想要對話,並取得切實的進展」。馮德萊恩則回應,「我們非常坦誠、公開地表達了各自的關切,也非常清晰、非常直接地談及了貿易、投資以及地緣政治問題」,強調同時意識到雙方攜手合作就能帶來重大改變。「比如應對氣候變遷、保護環境,還有人道主義需求、發展援助等這類議題」。
 
雙方在這次峰會行禮如儀,也針對全球性議題與雙邊關係提出各自主張,卻也掩飾不了彼此的巨大歧見與立場。
 
首先,歐盟過去3年多次要求中國大陸公開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共不是迴避、不然就是輕描淡寫地說支持能夠盡快結束戰爭的任何措施,使得多數歐洲國家不信任中共領導人的口頭承諾。中共外長王毅7月初跟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的會晤,更印證了這種刻板印象,重創中國大陸在歐洲的形象。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王毅當面告訴卡拉斯,「中共當局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吃敗仗,因為擔心美國隨後就會將全部注意力轉向中國(大陸)」。這番坦率言論雖然符合國際社會先前針對中共當局立場的推論,仍震驚歐盟官員,因為與中共公開表態的說詞相抵觸。換言之,中共當局雖然不敢明說俄烏戰爭應持續下去,不過只要美歐深陷其中,戰事拖越久就越符合中共當局的戰略需求。
 
更何況,雖然歐盟及許多國家都重申其「一中政策」立場,並一再強調反對以非和平方式、包括以武力或軍事脅迫等手段片面改變臺海現狀,但中共當局仍然不間斷地在印太地區擴張其軍事影響力,等於將各國善意視為軟弱和讓步及得寸進尺的綠燈,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
 
其次,歐洲及中國大陸面臨關稅挑戰,雙方也有意深化經貿關係,不過由於彼此立場嚴重分歧,一次北京峰會無法徹底解決眾多問題,更不用說俄烏戰爭的陰影依舊籠罩雙邊關係。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表示,「歐洲將尋求重新平衡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其中包括要求中共當局放寬對歐洲企業的市場準入、放鬆對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等」。此外,中國大陸產能過剩與傾銷問題都會是歐盟關注重點。
 
根據歐盟官方統計,中國大陸2024年對歐盟的貿易順差高達3570億美元,因此布魯塞爾擔心,中共當局大規模補貼引起的製造業產能過剩將會加劇貿易失衡,導致大量中國廉價商品湧入歐洲、衝擊歐洲企業。馮德萊恩直言:「中國(大陸)不能依靠出口來解決國內經濟挑戰。產能過剩必須從源頭上解決,不能簡單地轉移到全球市場上。」
 
中共當局今年4月宣布限制稀土對歐洲出口,使歐洲汽車製造業、航空航太業、國防工業以及半導體製造商遭受打擊。對此,中共當局希望歐盟反對川普政府限制艾司摩爾(ASML)半導體設備出口的政策,以換取中共解禁稀土出口的讓步。中國大陸對電動車的補助也讓歐盟擔憂其市場遭到侵蝕,進而打擊歐洲汽車業與就業。雖然北京辯稱這些補貼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也指控歐盟也有類似作法,仍無法降低歐洲國家對大陸電動車大舉進入歐洲市場的憂慮。
 
習近平向兩位來訪的歐盟領導人提到3項主張:「堅持相互尊重,鞏固夥伴關係定位」;「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還要求歐方「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道路和制度,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支持中國發展繁榮」。歐盟只回應「不尋求與中國大陸脫鉤,但仍舊對中共強勢姿態及向外擴張影響力的意圖深感不安,認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專制政權對國際社會的威脅,將會是民主國家未來的共同挑戰。
 
美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中國大陸市場顧問巴金就坦言,舉辦多屆的歐陸峰會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這表明歐「中」關係的經濟和安全問題已根深柢固,無法調和。
 
歐洲與中國大陸水乳交融的容景已一去不復返,尤其北京打壓人權及外國企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都讓尋求雙贏的局面日益消失。如果中共不改其高姿態,不願接受國際社會遊戲規則,不僅無法改善與歐洲的關係,更將重創其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