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論壇

2025/08/03 中年失業的慘況 已撼動人心

在經濟下行、貿易戰及疫情後遺症的多重衝擊下,中國大陸一般民眾正面臨嚴重的生活壓力,不但生活成本高增,收入水平下滑,就
業市場萎縮,更出現中年人失業的社會現象。有專家指出,由於中共對經濟下行提不出對策,看起來民眾的苦日子一時片刻是難以解決的。
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迷不振,大陸各地從南到北都爆發服務業低薪、
銷售業不穩、公務員降薪、就業市場萎縮、消費意願不足等困擾。
我們以北京為例,七月一日,北京海淀區一位資深房產中介阿芳透自媒體平台披露,服務業者收入普遍偏低,其中,快遞員和外賣員的月薪大約只有六七千元,小區保潔員大約二千五百元、商場收銀
員和餐廳服務員大約三到四千元,一般公司文員大約四千五百元。
而銷售行業因工作不穩定,使這些沒有底薪的從業人員收入非常不穩定,幾個月不開單的狀況,足以顯示他們在經濟低迷期所遭受的生存壓力。
此外,也因為經濟下行,公務員群體也面臨大約10%的降薪壓力,許多非一線城市公務員,甚至出現薪資拖欠長達一年半的情況。
收入減少的直接反應就是消費能力的下降,人們不再願意消費。而現在大陸一般餐館客流量銳減,在晚上,連四分之一的座位都坐不
滿,消費降級也非常普遍,過去能消費牛排的家庭,現在只願意選擇廉價菜品。
就業市場也同樣不樂觀,除了薪資水平大幅滑落,過去月薪萬元的崗位,現在只有四五千元,失業潮也已經波及到中產階層,許多中年職場人突然被辭退,不僅個人不知所措,整個家庭也一起陷入
危機。這些現象在在顯示,大陸民眾的生活壓力已經到難以承受的程度了,而中年失業更成為關注的重心。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中國大陸城鎮失業率是5.1%,其中16歲到24歲不含在校生的青年失業率為15.7%,
25歲到29歲人群的失業率為6.6%,而30到59歲人群的失業率是3.9%。但官方這個數據飽受質疑,尤其30歲以上失業找不到工作的心酸遭遇,經由社交媒體的反饋,證明中年群體的實質失業狀況遠比數據反映的更為嚴重。
通常在討論就業問題時,大家都會把焦點擺在青年,因為如果青年
能順利就業,那麼就業問題就不會是問題,這裡面可能存在著一個盲點,那就是中年失業其實比青年失業更值得關注,這是因為,中年人大多已經成家,肩負著家庭經濟的重擔,在上有老、下有小,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生活原本就不輕鬆,如果一旦慘遭解職,又有一把年紀,想再找工作,其實並不容易,可是不找工作,一家子
的生活又該怎麼辦?這種椎心之痛,豈是是外人能體會的?
一位屬名「悠閒鉛筆」的博主,在今年2月20日發布的視頻中,就以她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中年失業的淒涼悲慘。她說,先生是一級建造師,在單位當副總月薪四萬元,頗為風光,還在鄭州買了一套
140米的房子,雖然背負一百五十萬元的貸款,但總認為日子很有奔頭,未來也一片光明,不料,半年前38歲的先生失業了,每天在家刷手機、找工作,看著先生焦慮的樣子,雖然嘴上安慰她別急,但自己心裡也很難受。
最近先生說,再找不到工作,就去跑網約車或送外賣,至少能掙點
生活費補貼家用,聽到先生這樣說,她差點崩潰,她語帶哽咽地在鏡頭前感嘆說,當年我們也算是中產了,生活過的還有些滋味,怎麼一夜之間就變成無業遊民了呢?
日子這麼難?到現在我都想不明白,生活怎麼突然就成了這樣,難道
沒辦法了嗎?我真想請問,你們知道中年失業有多慘嗎?
各位聽眾朋友,古人有云: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否」,意思是說,水可以反射人的長相,而人民的生活則可以反映國家治理是否得當。以現在中國大陸各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來看,不論中共怎麼宣傳,至少中共所講的「中國夢」,已經「你們知道,中年失業有多慘嗎?」的哭訴所戳破了。如果中共再不正視民生凋敝的現象,不久之後,「你們知道被中共統治有多慘嗎」的抗議聲浪將會響遍大陸各地。